1. 首页 > 酒才knows

浅议全国评酒会对白酒的贡献和局限

纵观白酒发展这些年,对白酒品质评鉴最为客观、全面且影响力最大的要数全国评酒会,在此之后,确实没有好的鉴评方式和机构,许多酒厂喜欢用概念来宣传酒质好坏,毕竟这种方式易于大众理解,便于酒厂营销盈利,至于这种方式跟酒质的真实好坏有没有关系,其实已经无所谓了。

至于白酒评鉴会,现在也有这样的活动,参与的也是一些行业的专业人士,但他们的最终意见还是受酒厂的影响,以至于这种活动变成了酒厂的充值会,同时许多酒厂也不参与这种评价,使得这个评价的公正性、号召力大打折扣。

其实全国评酒会属于白酒领域的一个丰碑,这也是专业评鉴不受酒厂约束的写照。第五次评酒会中选出的17大名酒,没有一家酒厂在其巅峰时期的酒质是拉垮的。而这“巅峰时期”的强调也折射了评酒会的一大局限。

当时的评酒会只评好酒,酒厂给的参评酒是自己手上最好的酒,然而这个酒不是批量化给消费者生产的酒,因此评酒会所筛选出的名优酒只能代表这家酒厂酿造的最高实力,并不能代表老百姓喝的酒品质好。

其实这种评酒可以相应延伸,延伸到对酒厂中低端酒进行评鉴,在每一个价位段选出品质最好的酒。这种方式更有利于消费者选好酒,对于消费者来说,他们需要的是在自己能够接受的价位段选择品质最好的酒。

从酒评的专业角度,个人觉得评酒会也有局限,这一局限主要在于专业人士对酒质的理解。其实白酒行业发展到今天,目前为止还没有以品鉴酒质好坏为工作的从业者。虽然白酒领域有很多专家,酒厂有很多专业的调酒师,但他们的工作受他们专业细分领域的局限。川浓调酒师对川浓有一套理解,这个理解不利于对江淮浓香酒的风格评鉴,江淮浓香的调酒师对江淮浓香有一套理解,但却不利于对川浓的评鉴。

简单来说,白酒领域至今还没有一位既权威、思维包罗万象,对各流派白酒有深入理解的品酒者。五次评酒会的评鉴结果充分的反应了这一现象,得奖的多数为浓酱清三大香型白酒,小众香型,尤其是不明确香型白酒很难得奖。因为这些香型、流派并没有评鉴标准,所以专家在评鉴时只能靠相似的标准评鉴。

第三次评酒会西凤酒落选名酒便是一个典型例子,因为当时没有西凤酒的评鉴标准,只有浓香、酱香和清香酒的评鉴标准,而西凤酒的风格不适合这三大标准,使得其在第三次评酒会中自然得不到奖。

西凤没得奖问题的解决是针对凤香设立了一套标准,专门评鉴凤香型白酒,其实这不是解决白酒行业这种问题的方式,因为白酒的风格流派实在太多,针对一种风格出一个香型,你会发现白酒的香型越来越多,评鉴方式也越来越多,这反而显得很乱。

而那些没有出评鉴标准的酒,很难在评酒会中获奖。有药材入曲的酒酒体有独特的药香,然而这股香味在许多专家眼中就是一种配制酒的感觉,他们会认为这是一种不好的白酒风味存在,而这也是贵州诸多药材入曲白酒中只有董酒能获奖的原因。

有意思的是董酒的获奖参评酒药香也不突出,好多人认为七十年代红城董是很经典的董酒,然而这个酒并不是参评酒质。参评酒的整体水平比红城董要高一档,但药香却比红城董要弱,其更多展现酒体的紧实、凝练、连绵、口感的透亮,风味上微带药香,80年代初的飞天董便是这种特点的代表。相比之下,红城董的薄荷、柑橘、苦凉药香气息要突出一些,酒体的紧实、凝点、连绵、透亮感要稍微弱化一些。

因此不难理解,80年代那些药香浓郁的金沙窖酒、匀酒、湘泉酒、福泉酒、平坝窖酒、朱昌窖酒最终没获奖,甚至都没被地方选送参评的原因。然而这些酒的80年代产品各个是好酒,每一款风格独特,品鉴之后都可以给品饮者不同寻常的酒质感受。

除了西南药香兼香酒以外,中原及华北地区酒厂酿造的大麸芝麻香、大麸复合香、现在的老白干香当时都没有获奖。评价思路决定评鉴结果,麸曲酒品质虽不及大曲,但在优质酒中却有不少获奖产品。然而获奖的麸曲酒却都是纯麸工艺酒,有麸曲清香、麸曲浓香、麸曲酱香、麸曲薯干液态酒(坊子酒)、麸曲凤香酒(北凤酒)。相比之下,品质高一档的大麸工艺酒却没有得奖。其实把这话说穿了,全麸工艺酒那时已有一套评价体系,大麸工艺酒到底怎么评,专家之间有意见分歧,还没有整合明白,因此这些酒在参评中往往因风格落选。其实不看风格,他们都是品质不错的酒,欺负一下全麸工艺酒没有问题。

说到大麸工艺酒,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芝麻香酒。除此之外,还有复合香的大麸工艺酒,然而这一套工艺到现在已经没落得一塌糊涂,但也有酒厂重新整合再酿,比方说河南的仰韶酒,金种子的馥合香酒、河南的贾湖酒。这三家酒厂的高端酒品质不错,都有独特的个性,风格基本兼有浓酱芝,除此之外,有的还兼有清香和凤香的感觉。

虽然全国评酒会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,但我们不能否认其对白酒行业的贡献,毕竟这是一次真真正正的专业人士评鉴会,其也约束了一些酒厂酿好酒。自全国评酒会取消之后,一些酒厂没有了约束,于是不在高端酒中投入精力和研发费用,甚至将高端生产线改酿大众酒,使得酒厂酒质大降。一些酒厂,甚至打着名优酒的名号,卖低端酒精酒。而这也是当有人喊要开始第六次全国评酒会时,不少酒厂厉声反对的原因。因为再来一次评酒会,不少名优酒就该摘牌了。

其实从某一方面,白酒的独立品评任重而道远,中间的困难不仅在酒厂和渠道,更在消费者。现在的消费者有多少看得懂酒评?说酒评的人多了,到底谁说是真,谁在充值,消费者看得出来吗。即便良心独立品酒师,发现了一款好酒并告知大家,酒厂而后降质,利用品酒师的宣传销售,消费者喝了之后觉得品质不行,他会知道里面的细节、原委吗,他还会相信这位独立品酒师吗?所以这条路并不是一条简单的路,慢慢走吧,过程比结果更重要。